热控材料有哪些?铜/金刚石复合材料优势解析
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,移动通信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和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技术不断突破,电子设备正朝着更轻、更薄、更高效的方向迈进。然而,这一进步背后却伴随着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——散热。由于芯片和模组的集成度急剧提升,功率密度不断增大,加上电子元器件也趋于小型化和高度密集化,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幅增加,若无法及时有效地散热,将严重影响设备的寿命和稳定性。那么,热控材料有哪些呢?
热控材料主要通过反射、辐射、导热/隔热以及相变蓄热等方式来实现对目标温度的控制。这些材料包括多种类型,如热控涂层、多层隔热材料、导热材料和相变材料等。
在众多热控材料中,金刚石-铜复合材料凭借其卓越的导热性能和低热膨胀系数,脱颖而出,成为满足高功率半导体、超算芯片等电子封装器件散热需求的重要候选材料。
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已知导热能力最强的物质之一,其室温下的热导率高达2.2kW/(m·K),远超铜的0.4kW/(m·K)。同时,金刚石还具有极低的热膨胀系数,这对于减少电子元器件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应力损害至关重要。铜作为一种优良的导热和导电材料,其机械加工性能也十分出色。将金刚石与铜相结合,形成的铜/金刚石复合材料继承了二者的优点,不仅导热性能卓越,而且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,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范围。
目前,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温法和电镀法两大类。高温法包括粉末冶金法、等离子体烧结法、溶渗法以及高温高压法等,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,但存在着制造成本高、生产效率低以及样品尺寸和形状受限等问题。相比之下,电镀法以其设备简单、能耗低、加工条件温和以及工艺设计自由度大等优势,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铜/金刚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。更重要的是,电镀法与载板级微加工工艺相兼容,为实现批量化生产提供了可能。
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新计算时代的发展,对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,同时也催生了市场对半导体材料的需求,半导体材料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。在国家鼓励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政策导向下,本土半导体材料厂商不断提升半导体产品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,逐渐打破了国外半导体厂商的垄断格局,推进中国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,促进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发展。
数据显示,2017-2019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逐年增长,从2017年的76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94亿美元。据统计,2017-2020年全球62座新投产的晶圆厂中有26座来自中国大陆,占比超过40%,成为增速最快的地区。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,汽车电动化进程拉动IGBT规模增长。得益于对清洁能源高速增长的需求,IGBT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,IGBT市场在2020年的规模为54亿美元,从2020年到2026年将以7.5%的复合年增长率(CAGR)增长,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为84亿美元。新能源车应用作为IGBT市场规模的重要增量,2020年市场规模为为5.09亿美元,2020-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%,预计2026年新能源车用IGBT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。
随着5G、智慧物联网时代的到来,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得以在众多领域实现快速与全面布局,正逐步驱使全球半导体产业从韩国、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转移。目前,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半导体市场,并且继续保持最快的增速,预计半导体市场增长将持续带动半导体材料行业快速发展。